从“下一个特斯拉”到“北美贾跃亭”!揭秘全球汽车界头号骗局
从“卡车界马斯克”到“北美贾跃亭”,从下Nikola的个特创始人弥尔顿(Trevor Milton)的人生也和其公司的股价一样,从天堂跌入了地狱。斯拉
仅仅在两年前,到北弥尔顿所创立的美贾Nikola还被誉为是“卡车界特斯拉”,公司估值一度超越美国第二大车企福特汽车。跃亭弥尔顿本人也被投资人们追捧为“下一个马斯克”,揭秘界头局认为他一手开创了氢能源卡车行业的全球汽车远大前景。
然而两年后,号骗米尔顿却被判犯有两项电信欺诈和一项证券欺诈罪名,从下面临最高可达25年的个特监禁。Nikola公司股价也快速缩水几十倍,斯拉只不到当初峰值时的到北零头。
那么,美贾这一巨大的跃亭变故前后究竟有何故事?弥尔顿本人又是靠什么撒下这样的弥天大谎?
当“大忽悠”遇上新能源风口
弥尔顿出生于1982年,是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和毕业于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同时拥有物理学和经济学双学位的马斯克不同,弥尔顿只拥有高中学历,大学仅在犹他谷大学读了一学期便辍学了,转而选择创业。
弥尔顿早期的创业项目包括安防系统销售、二手车分类广告网等,可以说他在新能源技术领域几乎毫无基础。而且从他早期合作伙伴和员工的评价来看,他一贯的营销手段就是以“忽悠”为主:比如他的第一家公司曾被指控虚构财务数据;而在第二家公司,其合伙人又指控他靠欺骗手段,让其他合伙人少分报酬等。
2014年,借着新能源汽车的风口,32岁的弥尔顿创立了Nikola公司。
在当时,马斯克的特斯拉已经占据了新能源汽车市场半壁江山,而光从Nikola这个公司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弥尔顿“碰瓷”特斯拉的野心:特斯拉的名称来源于美国著名发明家、工程师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的姓,而Nikola公司的名称就对标来源于这位发明家名字中的Nikola。
Nikola打出的口号是要推出世界上第一辆氢能源卡车,并且颠覆整个全球卡车界行业前景。
2016年,Nikola举办了发布会,推出了其首个氢能源卡车产品Nikola One。据弥尔顿所吹嘘的话说,这辆氢能源卡车单次充电只需15分钟,充一次电能跑超过1000英里,而且还零排放、无污染。在发布会上,弥尔顿还特意邀请记者一起上车,演示其酷炫的车载屏幕。
这可把不少投资者激动坏了,Nikola也被不少人看作是“卡车版特斯拉”,投资资金纷至沓来。
骗局被逐步曝光
然而投资者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在发布会舞台上放着的Nikola One其实只是一个车壳——据公司员工在后来爆料:当时演示的车身其实完全不具备电力系统,就连车身上的车灯,都是靠Nikola的工程师偷偷给车身接上外接电线来点亮的。甚至,就连这辆车的外壳本身,都是发布会前一周才加班加点赶出来的。
从美国法院最新公布的起诉书上,我们能更详细地看出Nikola是如何欺骗世人的:他们所展示的卡车上的所有电气部件全部依靠外部供电。作为一辆所谓的“氢燃料动力卡车”,这辆卡车既没有安装燃料电池,也没有安装氢气储罐,空气压缩机、涡轮机、变速箱等动力汽车必备的配件全都没有安装。
而且更离谱的是,米尔顿当时演示的所谓炫酷车载屏幕,其实就只是个现成的平板电脑,并且完全没有集成到车辆系统中,只是被嵌在车壳里而已。
在发布会一年多后,由于汽车毫无推进生产的进展,围绕Nikola的质疑声也多了起来。于是2017年,弥尔顿又使出新的一招:他发布了一条新视频,视频中Nikola one飞速奔驰。
尽管视频中没有提供更多信心,但投资者们一看,这车居然已经能上路了,于是信心再度大增。弥尔顿也趁热打铁,接连发布了NikolaTWO、NikolaThree,还成功借壳上市,估值一度高达340亿美元。
尽管当时Nikola一辆汽车都没量产,但其市值居然已经超越了美国第二大车企福特公司,就连美国通用汽车都赶过来想和他合作造车。
然而,就在其股价抵达顶峰的两天后,,做空机构兴登堡分析公司(Hindenburg Analysis)发布了一份针对米尔顿的严厉报告,从私人电话、电子邮件到短信、幕后照片,该报告详细列举了Nikola各种造假的证据,戳穿了Nikola的谎言。
直到这时人们才明白过来,Nikola One的上路视频实际上完全是个骗局,Nikola只是把车拉到山坡上,让其随着重力自行往下滑而已。Nikola在视频拍摄过程中通过调整拍摄角度和剪辑加速,使得这个汽车模型看起来像是在飞驰一样。
这篇报告一出,众人哗然,公司股价也随之开启了一路狂泻。在众多铁证下,Nikola最终也不得不承认了他们撒下的弥天大谎,米尔顿最终于2021年初从Nikola辞职,并随之面临法庭的指控。
新能源狂欢背后的浮躁与泡沫
在Nikola诈骗事件中,最为讽刺的一点在于,弥尔顿的谎言明明一戳就破,为什么还能维持这么长的时间?
从弥尔顿2016年发布Nikola One到2020年被做空机构踢爆之间,足足近四年的时间内,居然没有一个投资者去现场核实过他们的造车情况,也没有一个投资者见过Nikola One的真身。
在这四年间,弥尔顿就靠着一个汽车模型和一个造假视频,就能将公司市值吹到340亿美元,不仅骗到了美股上市,甚至连通用汽车这样的行业巨头都被骗进了坑里。
在这背后,体现的不仅是“大忽悠”弥尔顿的忽悠功力深厚,还体现出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前几年的浮躁和泡沫。
从2019年至2021年间,特斯拉股价经历了增长几十倍的“奇迹”。在这之后,全球投资者们都急不可耐的试图寻找着“下一个特斯拉”。而在这一过程中,众多新能源初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头并上市,不只是Nikola,还有Rivian、Lordstown等众多新能源初创公司都受到了超乎寻常的追捧。
然而在曾经的狂欢之后,现在只剩下一地鸡毛:这些公司现在有的正面临巨额亏损和经营困难,有的面临和Nikola类似的诈骗指控,其股价也都相距其一两年前的顶峰只剩下一个零头。
Nikola股价只剩峰值的零头Nikola难复往日辉煌
美国法院对于弥尔顿的诈骗指控仅针对其个人,而Nikola的公司高管们则极力撇清和弥尔顿的关系,强调他们也是在进入公司后才知道这一骗局的。
而更讽刺的是,自从其擅长营销和忽悠的创始人离开后,Nikola公司居然真的造出了车来。
目前,该公司已经开始在北美生产和交付电动Nikola Tre半卡——截至目前已经交付了93辆,不过最近由于汽车零件安全问题全部召回了。
本周早些时候,Nikola还完成了对电动车电池开发商Romeo Power公司的收购,从而开始设计适合自身的电动卡车电池。
此外,Nikola还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支付了1.25亿美元,作为其商品误导投资者的赔偿费用。
不过可惜的是,尽管公司情况已经在好转,但作为曾荣登美国第二大车企之位的公司,Nikola如今股价只有3.06美元,还不到曾经峰值93.99美元的零头。而展望未来,无论这家公司如何努力,恐怕都难以再重现往日的辉煌了。
- ·小米Q3仍未回到正常增长轨道,王翔:高端战略速胜的想法是不正确的
- ·邵宇、陈达飞:伯南克为美联储和金融监管留下的3条经验
- ·光大期货【白糖】:短期继续上行驱动不足 关注原糖后期指引
- ·创新高!富创精密首发律师费用高达3750万 律师撰写招股书释放什么信号?
- ·欧元区两大经济体私营部门活动萎缩 该地区或已陷入衰退
- ·英国风暴还在继续:养老金狂抛各类资产
- ·日本8月经常项目顺差同比大降96%
- ·收评:北向资金净流出12.44亿元 深股通净流入10.3亿元
-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办法》印发 营养膳食补助要设立专门台账
- ·权益基金7年收益谁主浮沉?这份报告值得收藏!
- ·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欧洲已陷入经济衰退,明年年中将轮到美国
- ·十年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实际增长78.0%
- ·北京北投宏大房地产全部股权及债权挂牌转让 底价约18.6亿
- ·降温了!这类食物,销量增4成!什么这么“香”?
- ·丰田炮轰电动车,诺基亚嘲笑苹果:历史的相同与不同
- ·10月10日0-8时山东淄博市新增2例阳性感染者
- ·智评理财惊喜榜||实际兑付收益率最高达4.62%,10月理财公司固收类产品表现稳健
- ·上海银保监局:十年来银行业资产、贷款均增超140%,保险深度从4.08%升至4.56%
- ·中国代表团参加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第十六届大会
- ·心玮医疗-B拟发行A股于科创板上市 募资14.32亿元
- ·上海加强房屋租赁监管:企业“二房东”须开立资金监管专用账户
- ·深圳市发布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征求意见稿 探索设立市级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
- ·乘联会:9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31.8%
- ·外媒:卢卡申科指控三邻国训练“激进分子”发动恐袭
- ·刘强东发布京东全员信:副总监级别以上降薪10%-20%
- ·水井坊股价腰斩!高管薪酬行业最高,朱镇豪薪酬一年增长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