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历史变迁,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夯基垒台
来源:经济参考报
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14万亿元,历史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万美元;
全面小康千年梦圆,变迁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
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为中转折性、国式全局性变化;
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现代更有效率、化建更加公平、设夯更可持续、基垒更为安全的历史发展之路。
十年来,变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为中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成为我国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国式生动注解,也为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现代
路径之变:
一组组数据见证经济跨越式发展
金秋,化建北京。设夯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的经济建设主题区,一艘中国经济“奇迹号”巨轮模型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
国内生产总值从53.9万亿元增长到114.4万亿元;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万元增长到3.51万元;
货物进出口总额从24.4万亿元增长到39.1万亿元;
制造业增加值从16.98万亿元增加到31.4万亿元……数字的跃升,显示了十年间的非凡成就。
——发展路径的变化,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一路向上。
2015年,“新常态”首次出现在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此后,“高质量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消费升级”“高水平开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发展阶段”“两新一重”……一个个经济热词,刻录下我国经济发展从“快”切换到“好”的新跑道。
从“速度”到“质量”,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着力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增长”到“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内涵更加科学和丰富。
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坚持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坚持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的要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了对传统发展路径、发展模式的根本性变革。
——巨大的发展成就,为未来发展蓄势添力。
2021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按现价计算比2012年增长1.7倍,年均增长11.7%。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7.8%,数字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2021年末,全国市场主体达到1.54亿户,比2012年增长1.8倍,每年净新增超1000万户。
2021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比2012年累计降低26.4%,年均下降3.3%,相当于节约和少用能源约14.0亿吨标准煤。
数据增减之间,显现出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
十年间,我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量子通信、大飞机制造等基础和前沿领域取得一大批标志性成果,若干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巨变。
“自从工业革命开启现代化的大门之后,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与时俱进,但经济的基础和决定作用不曾发生改变。在世界历史的坐标上,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说。
生活之变:
一幕幕画面昭示未来会更加美好
武陵山脉腹地,峰峦叠嶂,山路逶迤。
藏在大山深处的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地贫、山高、路陡”,千百年来被贫困问题深深困扰。2013年,全村贫困发生率高达57%。如今,通过发展旅游、山泉水、猕猴桃、苗绣等产业,2021年全村人均收入20167元,较八年前增长了10多倍。
翻天覆地的变化发生在“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也书写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上。
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夺取了全面胜利,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年间,人们的生活变了模样。今天看似寻常的日子,许多是当年难以想象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城乡居民平均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为50.1辆和30.2辆,分别比2012年提高132.7%和358.3%;平均每百户移动电话拥有量为253.6部和266.6部,分别比2012年提高19.3%和34.8%。
人工流水线已不是工厂标配,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制造业企业上“云”用“数”,“智能+制造”迸发新活力。
新兴职业折射出产业跃迁,“碳排放管理员”“无人机驾驶员”“工业互联网工程师”等新职业不断涌现。
十年间,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10.2亿人拥有基本养老保险,13.6亿人拥有基本医疗保险。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累计实际增长78.0%,年均实际增长6.6%。我国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5900多万套,年均保障低保人员4000万人以上……
伟大的变革,就在人们每天的生活点滴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表示,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可以预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不断增强。
环境之变:
一幅幅美景映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沿长江、扼三峡,处在长江三峡起点的湖北宜昌曾因化工产业比例过重,空气质量一度堪忧,江段污染超标。
而如今,“化工围江”重回“绿水青山”。自2018年以来,化工重镇宜昌毅然向“支柱产业”“吃饭产业”开刀,134家化工企业集体搬迁到了新建的化工园区,开启转型发展之路。
坚持绿色发展、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宜昌的“伤筋动骨”换来了“脱胎换骨”,演绎了十年来中国生态环境变化无数个故事中的一个。
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是从我国实际出发的现实抉择。
“从战略部署看,我们把‘美丽中国’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把‘绿色’纳入新发展理念,把‘污染防治’纳入三大攻坚战。”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辩证统一、相辅相成。十年来,我们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与环境指标逐步走向双赢。
空气质量指标PM2.5(细颗粒物全国的平均浓度)从2015年的46微克/立方米降到了2021年的30微克/立方米;I—III类优良水体断面比例十年来提升了23.3个百分点,达到了84.9%,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5%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2%。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在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背后,是一系列改革措施的重磅落地。
建立和实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生态文明目标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河湖长制、生态保护红线、排污许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一系列制度;制修订30余部相关的法律法规……越织越密的制度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如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展望未来,我们将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奋力谱写美丽中国新篇章。
张占斌表示,1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和伟大变革,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增添了强大力量。
-
中国石油专项整治违规吃喝:从一顿饭一杯酒抓起堵住“局”这个国家披露:猴痘出现“人传人”!30个国家和地区发现超550例病例,是否会全球大流行?世卫最新研判超级通胀下降息的后果:土耳其PPI暴涨132%,埃尔多安瞄向卖空者日本长崎大学:全球9个国家共拥有约12720枚核弹头,较去年减少约410枚合肥官方披露:正在开展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11时!神十四乘组3位航天员见面会举行分析师:苹果iPhone 14/Pro系列将再次涨价科创板降门槛传闻引爆市场,有监管人士称暂未有相关消息,三大因素成合力,“现在科创板更像2012年创业板”安徽蚌埠农商行遭法院执行 曾因不给代理费与律所对簿公堂败诉北京市出台45项措施稳住经济基本面
- ·希腊消费转向自有品牌
- ·日本5月服务业活动以半年来最快速度增长
- ·稳健的货币政策将适当加力 实施货币信贷政策要把握好三原则
- ·在位70年,英国女王没有戴错过一顶帽子
- ·俄开发模拟器训练无人驾驶车|创新连线·俄罗斯
- ·迪拜房地产开发商Binghatti接受比特币和以太坊支付
- ·俄方称将继续军事行动直到所有目标实现
- ·河南昨日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例
- ·拒了四五家企业,我还是没等到华为的Offer
- ·印度这招厉害了,竟让美印俄“三赢”
- ·澳州科技富豪嘲笑马斯克取消居家办公:不想在特斯拉干的欢迎来我这
- ·新一轮“公奔私”潮起:年内超百位基金经理“改换门庭”,涉及73家基金公司,其中工银瑞信、金鹰基金达4名
- ·个人养老金业务张弓待发 基金销售最快本周上线
- ·联合国展望2022 年全球经济:美国衰退、欧盟停滞、日本未知
- ·美国10个州婴儿配方奶粉缺货率达90%以上
- ·北京:核酸检测机构不得随意委托第三方或服务平台上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