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从遭遇冲击到化危为机 中国金融体系韧性不断增强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记者 徐贝贝
“至2009年4月底,金融击到金融工行、时报农行、从遭中行、遇冲建行、化危交行5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已全部披露2008年年报。为机2008年,中国增强5家国有控股银行实现净利润约3481亿元人民币,体系比2007年增加763亿元,韧性增幅达28.07%。不断”
2009年5月1日,金融击到金融《金融时报》头版刊发的时报文章——《》中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其背景是从遭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国际银行业损失惨重,遇冲世界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化危
而在一片衰退的声音中,2008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9%以上的增长速度,金融体系稳健运行,银行机构业绩较快增长,各项指标表现良好。“可以说,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并给中国经济带来较大冲击、全球金融市场波动不定的严峻形势下,中国5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依然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成为世界银行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上述文章这样评价道。
实际上,我国金融体系能够成功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与多年持续推进的金融改革密切相关。通过改革,我国银行业开启发展新篇章,风险管控能力和盈利能力显著提高,为成功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奠定坚实基础。在对金融危机的反思中,我国金融监管体系不断优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框架等监管制度规则不断完善。近年来,我国金融体系韧性不断增强,也为应对疫情冲击、稳住经济基本盘赢得了先机主动和政策空间。
稳步改革——银行业抵御冲击的力量
四十多年来,“改革”与中国经济发展相伴而行,而这也是贯穿银行业高质量发展始终的关键词。
“资本充足率、治理结构、盈利水平、风险控制能力等重要指标的显著提高,大大增强了我国银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和信心,从而为2009年的稳健运营奠定了基础。”发表在《金融时报》2008年12月25日第4版的文章——《》,阐述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业实现稳定经营的原因。
在2008年和2009年的报道中,我们能看到许多关于中国银行业在全球银行业绩下滑中实现增长以及商业银行改革不辍的相关文章。
实践证明,也正是通过改革,大型金融机构的健康性才得以实现质的飞跃,我国金融体系才能成功抵御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我国金融风险有所显现,彼时有专家认为,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处于“技术上破产”状态。2003年以来,我国果断启动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按照核销损失、剥离不良、注入资本、公开上市“四步曲”改革方案,大型商业银行甩掉不良包袱,相继在沪、港两地上市。
“通过改革,我国银行业脱胎换骨,面貌焕然一新,风险管控能力和盈利能力显著提高,为抵御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一文中指出。
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中国银行、、、先后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资产总规模和主要经营指标位居全球同业前列。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从股改前的20%多下降至2021年的1.73%,拨备覆盖率从不到20%提升至196.91%。
加强监管——来自金融危机的深刻反思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改革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强化金融监管,成为国际组织和主要经济体的共识。建立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加大宏观审慎政策实施力度是其中重要内容。
我国较早展开了宏观审慎政策的探索与创新。2009年下半年,针对当时人民币贷款快速增长的局面,人民银行提出按照宏观审慎政策框架设计新的逆周期措施。2010年,引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探索开展宏观审慎管理,此后又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逐步将更多金融活动和资产扩张行为以及全口径跨境融资纳入宏观审慎管理。2017年,“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被正式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
近年来,我国宏观审慎管理体系更趋健全,人民银行在健全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框架、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框架、稳妥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发力。2021年12月31日,人民银行发布《宏观审慎政策指引(试行)》,明确了建立健全我国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要素。
强化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防范“大而不倒”问题,是国际社会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另一深刻反思。
作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制度建设加快推进。2018年11月,监管部门发布《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初步明确了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的实施路径和安排。2020年,《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关于建立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通知》以及《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相继发布。2021年10月,监管部门正式出台《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同日公布19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当月,《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发布,建立了总损失吸收能力监管体系。
“总体来看,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落地,不仅有利于对接国际标准,进一步健全金融监管体系,也有利于强化审慎监管,规范开展金融系统性风险监测和分析,增强我国金融体系稳定性。”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
韧性增强——金融体系稳健性不断提升
建立“更具稳健性的银行和银行体系”,2010年发布的第三版巴塞尔协议指明了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焦点。面对愈加复杂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增强金融体系韧性也开始进入我国金融政策视野,其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关键抓手。
2017年召开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来,我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果。经过集中防与治,我国重点领域风险得到有效处置,特别是影子银行、房地产泡沫、地方政府隐形债务等突出风险点的传染性外溢性明显收缩,金融资产脱实向虚势头得到根本扭转,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逐步夯实。数据显示,2021年末高风险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25万亿元,同业投资和非标融资大幅减少,保本理财和不合规短期理财产品接近清零。
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我国金融风险防范取得阶段性成果,金融体系韧性显著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实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先机主动和政策空间。
伴随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稳步推进,我国金融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金融资产大幅增长,金融机构体系更趋健全,金融业稳健运行的根基更加牢固。
目前,我国金融业已形成了覆盖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等领域,种类齐全、竞争充分的金融机构体系。2021年末,沪深两市股票总市值、债券市场规模、保险市场规模均位居全球第二。2021年,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占新增社会融资总量的37%,融资结构持续优化。
以银行业为例,1990年末其总资产仅有约3.5万亿元,2000年末为18.8万亿元,2010年末为95.3万亿元,2021年末达345万亿元,加上保险、证券业,全部金融机构的总资产已超过380万亿元。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2021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上,中资银行有144家。4家银行和1家保险公司被列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
央行大动作!强化金控公司关联交易管理,穿透识别关联方,设置1年过渡期…探访国机汽车:年内3次股价异常波动 子公司前4月销量却不过百 市场究竟在炒什么?一周大佬动态丨罗永浩称要收购苹果,魏建军说不愿意叫“总”就叫“哥”赚钱了!久违的6万元“大肉签”!还有国产自研CPU第一股和无人机龙头,下周申购别错过!财政部发布“财政政策执行半年报” 提出下半年六大发力方向科创板8000亿解禁潮来袭 券商跟投项目过半浮亏工商银行回应融e购暂停相关服务:将整合升级平台相关业务,提升线上金融服务能力油价涨疯了!高盛:还要涨!新一轮调价将至,一箱油要600元?史上最“贵”世界杯开幕!“中国味”超浓,多家A股公司参与!超400亿“大生意”开启,概念股躁动越过“数字鸿沟”的老人如何跳出“数字沉迷”
- ·亚洲发往美国集装箱运输量连续3个月同比降低,玩具、服装等品类跌幅居前
- ·千字1.5元、研究生学位论文3次免费,知网开放个人查重服务,网友:“毕业了才开放”
- ·“中国充电服务第一股”能链智电正式登陆纳斯达克
- ·因产品营销宣传不规范,天津津投保险经纪被罚10万
- ·日元跌破1美元兑140日元大关 干预风险再度成为关注焦点
- ·5月CPI同比上涨2.1% 通胀水平整体可控
- ·险资股东突袭招商银行股东会
- ·不用油,不用电,赛道重大突破!
- ·央行推出“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 面向六家商业银行提供二千亿元零成本资金
- ·逆势招人扩充亚太团队,全球机构补血中国业务
- ·陈赫回应贤合庄经营纠纷:始终保持创始人身份和所有门店加盟商共进
- ·河北唐山:酒吧殴打非法拘禁案件4名犯罪嫌疑人被抓获
- ·福建宁德:大黄鱼如何“游”回百姓餐桌
- ·河北三河:1名阳性人员系北京协查酒吧聚集性疫情密接,全域静态管理
- ·能链智电即将登陆纳斯达克 或成“中国充电服务第一股”
- ·北京世纪华天酒店举办聚集性会议,未落实闭环管理被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