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新能源电池布局,贵州规划在2025年实现5000亿产值
到2025年,加速局贵贵州规划实现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产值5000亿元,源电亿产2030年的池布目标则为1万亿元。
11月21日,州规值贵州省工信厅发布的划年《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22-2030年)(征求意见稿)》(下称规划)中披露了上述目标。
规划称,实现贵州将依托现有企业基础及资源优势,加速局贵重点发展锂电池,源电亿产积极布局钠离子电池,池布前沿储备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州规值
贵州计划在2025年形成动力电池产能120 GWh,划年正极材料及其上游原材料600万吨,实现负极材料及其上游原材料80万吨,加速局贵隔膜15亿平,源电亿产电解液及其上游原材料45万吨,池布电池回收规模40万吨以及配套的其他辅材等,力争实现规上工业产值达5000亿元以上。
到2030年,贵州规划全面建成国际化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并使其成为全省支柱性产业之一,产业规模达万亿级。
根据规划,贵阳市、铜仁市和黔南州将承担新能源电池发展的重任。2025年,三地将分别实现1800、1000、1000亿元产值,并在2030年实现翻番。
2021年,贵州全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领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61.7亿元,较2020年增长23.8%。今年1-5月完成工业产值162.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8.3%。
在新能源电池领域,贵阳市已招徕(300750.SZ)、(002594.SZ)两大龙头企业,规划电池产能规模超过100 GWh。
正极材料方面,贵州当前的三元材料体系包括(688005.SH)、(688707.SH)等公司;磷酸铁锂材料体系则有安达科技(830809.SZ)、贵州裕能等企业。
贵州拥有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上游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锂、磷、锰等八种矿产。但规划中提及,相较于同样依托矿产资源优势的四川和江西等省份,贵州的产业链尚未成型。
贵州目前仅基本形成锂电正极材料的全产业链条,分别以三元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材料为核心,电解液和隔膜环节仍然存在缺失。同时,产业链中各企业间的配套关系也不够紧密,上游材料企业和下游终端企业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欠缺。
规划提及,贵州省内上游原材料企业与动力电池企业之间配套率较低,部分企业存在采购和销售两头在外的情况。同时,下游终端缺乏整车企业的带动,无法带动全省新能源电池产业链的延伸,不能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 ·美国就业数据可能推动美联储迈向第三次巨幅加息
- ·美军将在全球禁用杀伤人员地雷,朝鲜半岛除外
- ·田朴珺:和王石在一起十几年没吵过架,“当然主要也是他让着我”
- ·非法金融活动形式千变万化,央行提示:警惕虚假贷款APP诈骗
- ·腾讯的“半条命”,冷了
- ·快讯:昨日上演“天地天”板 深中华A盘中再次上演地天板
- ·星途高管变动背后:多年销量表现平平,奇瑞冲高未见收获
- ·国家拟禁止第三方平台直接参与药品网售 会影响网上买药吗
- ·方证视点:“三低”择股 “四不”原则
- ·谷歌关闭Android Auto手机版应用,将仅支持车机屏幕
- ·银保监会:加强保险机构资金运用关联交易监管工作
- ·退市股炒作风险不容忽视
- ·龙头企业带动产业繁荣 88万亿市值澎湃中国新动能
- ·学习通学生信息泄露事件追踪:有卖家连夜出售,宣称被金主买断
- ·非银支付机构跨境业务 将拓至经常项下
- ·直播无顶流:董宇辉这么火,还有人看刘耕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