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忧科技股暴跌影响股价,ARM称明年一季度无法完成上市

软银集团旗下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的担忧跌影度无上市计划,或无法在2023年一季度实现。科技
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股暴资料图据英国《卫报》11月21日报道,响股由于担心全球经济低迷以及科技股暴跌影响股价表现,称明成上ARM管理层考虑推迟英国伦敦上市时间表至2023年晚些时候。年季
“我们也迫切希望尽早IPO,法完但目前全球经济的担忧跌影度无不确定性和二级市场低迷,2023年3月底之前上市可能性较低。科技” 不过,股暴ARM投资关系主管Ian Thornton强调,响股ARM的称明成上IPO准备工作较为顺利,已进入后期准备阶段。年季“我们承诺在2023年某个时间点实现上市。法完”
公开资料显示,担忧跌影度无2016年,软银集团以320亿美元收购了ARM,拉开了愿景基金“帷幕”。但短短几年时间,愿景基金投资组合陷入亏损。2020年,软银集团计划将ARM出售给英伟达,却因遭到监管部门的反对而流产。2022年,随着全球科技股暴跌与日元贬值,愿景基金投资收益持续恶化,在第一财季(4月-6月)录得公司成立以来最大幅度单季亏损之后,软银集团流动性诉求高涨。
阿里巴巴股票是软银集团唯一的大型可流动资产,在套现345亿美元之后,ARM成为下一个提振软银财务水平的标的。不过,受地缘政治影响,ARM多个出售计划均已破灭,最终只剩下IPO一条路径可走。
此前,ARM的IPO计划,面临上市地点与时机多重考量。
考虑到更高的估值,美国纳斯达克是软银集团创始人孙正义最为理想的上市地点。今年6月,孙正义在软银第42届股东大会上直接表示,ARM客户多数在美国硅谷,很可能选择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不过,由于ARM是英国仅存的居于全球领导地位的技术公司,此前英国政府在积极介入。
如今消息层面来看,软银集团或已确定英美两地双重上市。最后的悬念,是ARM能否以600亿美元估值进行IPO。
不过,若以半导体产品与设备类目前十大美股的市盈率中位数18倍为参照,ARM的估值约为180亿美元,最高若对标英伟达38.84倍的市盈率,那么,ARM估值最高为380亿美元。
外媒援引分析师预估数据称,ARM的估值可能高达400亿美元(340亿英镑)。
这一估值数字与此前英伟达拟收购价接近,但与孙正义600亿美元的预期相去甚远。
ARM在11月11日公布第二财季(7月-9月)报告,公司总营收6.6亿美元,同比下滑16%。其中,特许权使用费收入(royalty revenues)从去年同期的3.782亿美元跃升至4.632亿美元,许可费用(license)暴跌53%至1.927亿美元。ARM第二财季调整后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3.26亿美元;调整后EBITDA利润率维持50%。
第二财季,ARM的客户出货了75亿颗基于ARM的芯片,同比增长9%。截至9月30日,整个ARM生态系统现在已经拥有超过2400亿颗基于ARM的芯片。
鉴于ARM未来将实现“爆炸性增长”,在此前财报发布会上,孙正义高调宣布,未来将集中精力推进ARM的上市计划,不再出席财报发布会。
相关文章
- 来源:有数DataVision ,作者李康平10月31日,收盘价209港元。相比于2021年2月,562港元的高点,已然腰斩。而上一次香港交易所在200元附近震荡,还是疫情前的事了。兜兜转转香港交易所2025-07-07
继续炒作!日媒:4艘中国海警船今日驶入钓鱼岛周边,系今年第19天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日本共同社最新消息,7月29日16时30分左右,4艘中国海警船相继驶入钓鱼岛周边海域,并于18时25分左右驶出。报道声称,这是今年第19天有中国公务船驶入所谓“尖阁诸岛”即我钓鱼岛2025-07-07- 7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深两市早盘冲高后回落。截至7月29日收盘,上证指数跌0.89%报3253.24点,深证成指跌1.3%,创业板指跌1.31%,科创50跌1.79%;全天成交1.01万亿元,环比基本2025-07-07
美国GDP连降两个季度,引经济衰退之辩,拜登、耶伦接连否认,到底该谁说了算?
每经记者 李孟林 当地时间7月28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的首次预估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下滑0.9%,而预期则为增长0.4%。这是美国GDP连续两个季度下滑,第一季度2025-07-07- 国盛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09898)“增持”评级,预计2022-24年收入为18.6/17.6/18.9亿美元,nonGAAP净利约为4.9/5.4/5.7亿美元,目标价126港元。公司2022Q2025-07-07
住建部等两部门:到2025年超大特大城市“城市病”得到有效缓解
证券时报网讯,据住建部网站7月29日消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规划目标指出,到2025年,城市建设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基础设施体系化2025-07-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