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称牛津工厂将暂停电动车生产
作者: 武子晔
[ 预计到2027年,宝马纯电动车在MINI全球总销量中的称牛厂将车生产占比将达到50%。 ]
宝马集团将停止在英国牛津工厂生产MINI电动车型,津工并将在明年年底前把该生产线转移到中国。暂停
宝马中国方面日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电动牛津工厂将暂停电动车生产,宝马但不会停止生产MINI车型,称牛厂将车生产并明确与长城汽车合作的津工光束汽车将生产纯电动MINI。不过,暂停对于MINI电动车是电动否将只在中国生产,截至发稿记者未获得回复。宝马
作为MINI品牌的称牛厂将车生产故乡,英国牛津工厂是津工MINI的主要生产基地。MINI进行电气化转型后,暂停电动汽车也在牛津工厂与内燃车产品共线生产。电动MINI首款电动车MINI COOPER SE就诞生于牛津工厂,并出口到全球市场。
不过近期宝马MINI品牌的新任负责人斯蒂芬妮·沃斯特(Stefanie Wurst)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牛津工厂没有为电动车做好准备,作为长城汽车与宝马合资项目的一部分,下一代纯电车型MINI Aceman将改在中国生产。
今年9月份,MINI品牌首款纯电动都市跨界概念车——MINI Concept Aceman已经在上海亮相。去年11月,宝马集团旗下MINI品牌宣布,2023年MINI将在中国生产制造两款纯电动车型。预计到2027年,纯电动车在MINI全球总销量中的占比将达到50%。宝马集团方面表示,中国市场正成为MINI在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场,中国将成为MINI全球战略的重点,MINI纯电动车型将在光束汽车生产基地生产。按照规划,MINI品牌的最后一款燃油车将于2025年推出,到2030年初,MINI将成为宝马集团旗下首个实现纯电动化的品牌。此外,到2030年,MINI的单车碳排放将较2019年减少至少一半。
此前,宝马与长城汽车成立了合资公司光束汽车,光束汽车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约51亿元,建设地点为江苏省张家港市,拟在2022年建成。这是宝马在全球范围内首个纯电动车合资项目,规划产能为每年16万辆。长城汽车方面此前表示,双方的合作不仅在生产层面,还包括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进行纯电动汽车的联合研发,预计未来的MINI纯电动汽车以及长城汽车旗下新产品均将在此投入生产。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2022年前三季度累计销量达456.7万辆,同比增长超110%,已超过2021年全年销量。
从当前新能源车市场格局来看,小型电动车走势较强。在小型电动车领域,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五菱宏光MINI增长较猛,在电动车市场中排在前列。不过,MINI这类品牌与五菱宏光MINI的定位并不相同,同时售价差别较大,因此不会形成直接竞争。
而电动车市场的快速增长让众多车企加大了在中国市场的投资。不久前,宝马在沈阳建立的里达工厂正式开业,这被看作宝马加快电动化转型的重要一步。奥迪在中国市场的首个纯电动新能源工厂举行奠基仪式,新生产基地规划年产能15万辆。而奔驰新一代纯电平台下全新车型EQE也已在北京奔驰顺义工厂正式下线。
- ·意大利350亿欧元预算法案:提高赤字率和暴利税率筹措资金
- ·跌懵了?失守90美元关口!油价本周已大跌10%,伊核协议还会再来一棒?
- ·高盛面临信用卡业务监管调查 Apple Card成重点
- ·东部战区继续位台岛周边实战化演训
- ·回归本源加快转型 资本市场监管效能及适应性不断提升
- ·专访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乡村振兴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压舱石,要拉动中国投资转向农村
- ·疫情三年,治愈了我的“消费内耗”
- ·美团单车宣布:骑行卡涨价!
- ·任天堂:暂不打算硬件涨价,但盈利形势越发严峻
- ·巴西今年7月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3.4%
- ·中经评论:飞行汽车是风口还是天坑
- ·多个旅游平台、企业紧急启动三亚免费退改服务
- ·国内油价迎年内“第八跌”中石油92号汽油降0.14元/升
- ·马斯克:明年Model Y仍是最畅销车型
- ·“这份报告太奇怪了”!越来越多人质疑7月非农数据“造假”
- ·现货价格波动 铁矿石期货功能发挥显著
- ·“这个橡皮的价格不好说”,北京部分文具店“刺客”出没!
- ·两天1.3亿元票房,《明日战记》试图重启中国科幻大门
- ·三亚开始筹划建设气膜核酸实验室 日检测能力达10万管
- ·沈腾董宇辉养成记:大变局中的民企“生存法”
- ·国常会再提“降准”:为什么,何时降,降多少?
- ·不妨用大数据遏制“外卖恶意投诉”
- ·废旧物资回收行业再迎利好!发改委确定60城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重点城市
- ·苹果推送Studio Display显示器“iOS 15.5”新固件19F80
- ·中国再保险:大地财险1-10月原保费收入388.48亿元,同比增长7.17%
- ·上海高院通报2021年金融商事审判情况 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数量首次居首